文獻問題探討
飲食、體能活動與行為介入對於降低12-17歲過重或肥胖青少年體重之成效?
背景
綜觀世界,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有體重過重及肥胖問題。這些青少年在日後容易有健康問題。為了知道哪一些作為能有效改善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資訊。
研究特點
我們納入了44個隨機對照試驗(臨床試驗將受試者隨機分配至兩組或多組),其比較飲食、體能活動與行為干預(習慣改變或改善)治療(介入組)與控制組之差異,總計4781名介於12-17歲的體重過重或肥胖青少年。我們系統性回顧文獻報導針對多重項目介入、飲食介入與體能活動介入與控制組(無介入、常規照護、加強常規照護或其他治療若其同時提供給介入組)之效益。隨機臨床試驗的青少年被監測(追蹤)六個月至兩年。
主要結果
青少年的平均年齡介於12-17.5歲。多數研究皆報導身體質量指數(BMI)。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身體肥胖度的測量方式,計算方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kg/m2)我們總結了28個研究,共2774位青少年,介入組的BMI平均值,比控制組低了1.18kg/m2 。我們總結了20個研究,共1993位青少年的體重結果,介入組的平均體重,比控制組低了3.67公斤。介入組的BMI在18-24個月的追蹤期中(監測受試者直到受試結束),平均BMI值持續降低,比控制組低了1.49kg/m2 。這些介入措施適度地促進健康生活品質(個人生活與健康滿意度的測量),但我們沒有發現介入措施對於提升自尊、促進體能活動或攝食之良好或不利確鑿證據。沒有研究顯示關於任何原因的死亡率、罹病率或社經地位(例如缺課日數)。3個研究指出無副作用、1個研究指出無嚴重的副作用、1個研究沒有指出關於副作用的細節、其餘研究則沒有提及副作用的發生與否。
我們認為50個仍正在進行中的研究,日後可納入更新文獻回顧。
證據時效性
收納至2016年7月的文獻證據。
證據品質
大部分的研究結果之證據品質被評為低,主因為對於研究方法的信度有限、試驗間不一致的結果及有些實驗結果並不能直接表達肥胖的研究結果。此外,有些結果只有少數研究,其研究只納入少數青少年。
翻譯者:吳宜臻 Yi-Chen Wu
服務單位:高雄美國學校高中部學生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