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目的
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兒童腫瘤,可被一種稱為metaiodobenzylguanidine(123I-MIBG)的特定化合物影像。123I-MIBG成像不僅對神經母細胞瘤的診斷很重要,而且對轉移的定位(疾病傳播到其他器官)也很重要。有時,神經母細胞瘤不會吸收123I-MIBG,所以在掃描影像中神經母細胞瘤並不會成像。在這種情況下,另一種核子醫學影像可能有辦法呈現出神經母細胞瘤的影像:氟-去氧-葡萄糖- 正子斷層掃描(18F-FDG-PET)影像。
在文獻中,這兩種核醫影像方法區分神經母細胞瘤和非神經母細胞瘤病變的能力各不相同。
123I-MIBG掃描影像可見神經母細胞瘤病人的預後、治療和治療反應。評分方式為影像中每個部分身體癌症轉移量的積分。因此,確定在123I-MIBG成像和18F-FDG-PET成像上區分神經母細胞瘤和非神經母細胞瘤的確切能力非常重要。我們審查了關於123I-MIBG成像和18F-FDG-PET成像的準確率,用於檢測懷疑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兒童。
研究特性
我們搜索臨床研究的資料,比較使用 123I-MIBG或18F-FDG-PET 成像(或兩者),並通過顯微鏡檢查懷疑有神經母細胞瘤的組織(組織病理學)進行了臨床研究。本文獻回顧蒐錄自2012年9月11日起迄今之實證資料。
我們確定了11項符合資格的研究,包括621名符合我們納入標準的兒童:年齡<18歲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且有123I-MIBG或18F-FDG-PET影像資料或二者皆有。
所有研究皆為確實罹患神經母細胞瘤。
證據品質
所有研究都有方法學限制。只有一項研究提供了關於特異性的資料(測試正確將個人分類為"無疾病"的能力),因此,我們無法執行所有計劃分析。
主要結果
與組織病理學結果相比,123I-MIBG成像的靈敏度(正確分類為"疾病"的能力)為67%到100%不等。這意味著,在100名兒童與經證實的神經母細胞瘤123I-MIBG成像將正確識別67至100個神經母細胞瘤病例。只有一項研究提供了資料,以計算特異性(正確分類為'無病'):68%在115個病灶。這表示,在經證實的神經母細胞瘤123I-MIBG成像病人中,100個無病病灶將正確識別68個病灶。因此,在約10%的情況下,在123I-MIBG成像中看不到神經母細胞瘤(偽陰性結果)。對於這些病例,建議執行額外的測試,如18F-FDG-PET 成像,但要確定其臨床價值,需要更多的證據。
只有一項研究報告有偽陽性的結果。這意味著 123I-MIBG 成像和18F-FDG-PET 成像錯誤地識別了病人的神經母細胞瘤病灶,可能導致轉移的病人被錯誤地分類。重要的是要記住,可能會出現偽陽性,儘管在做出確定性結論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由於資料有限,我們無法確定 18F-FDG-PET 成像的診斷準確性,以防神經母細胞瘤並未被123I-MIBG識別出來。此外,由於可用資料有限,我們無法計算18F-FDG-PET 成像用於檢測神經母細胞瘤的診斷準確性,並將其與 123I-MIBG 成像進行比較。
翻譯者:林可文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